更多服务
​乡愁为墨 书写故土 赞皇“五老”精心编写村志展现“银发力量”
日期:2025-03-01 浏览

“赞皇县历史悠久,人杰地灵,是很多历史名人和革命英雄的故乡。其中,许亭村先后出过六任宰相,被称为‘文星聚秀之地’‘宰相之乡’。海口的五公祠里,第一位就是赞皇许亭人,唐朝宰相李德裕……”2月27日,记者来到赞皇县委老干部局,一说起组织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专家、老教师、老模范“五老”编写村志的事,该县关工委主任秦三梅如数家珍,信手拈来。

赞皇村志编纂工作于2019年启动后,县关工委积极落实县委部署,广泛动员416名“五老”参与编写,使其成为全县村志编撰过程中的“银发”生力军,并带动了全县各村群众广泛参与,积极提供素材资料。编写中,走访9.89万人次,对100余个历史事件进行重新考证,形成了总字数5948万的村志史料。2023年底,全县212个行政村村志编写全部完成。“五老”在编写中边挖掘,边研究,边利用,多渠道助力“四史”学习教育和乡村振兴,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开展。

编纂工作启动后,76岁的秦三梅始终带头参与,关心推动着各村的工作进展。“每个村都有两三名‘五老’参与,部分社会阅历丰富,判断分析问题能力强的‘五老’担任了主编、副主编。”秦三梅介绍,编写人员一般分为几个小组,有调查农田水利的,有调查人口户籍的,有调查农业合作社和手工作坊的,有收集在外人士信息的,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。

县、乡、村(社区)三级关工委协调联动、密切配合,在收集查找历史资料,克服人员和资金困难等方面积极协调跑办,推动了村志编撰工作的顺利开展。

一本本村志不仅详细记录了赞皇县各村的自然、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历史等内容,更凝聚着“五老”对故土的浓浓深情。

全县村志主编平均年龄65岁,为了忠实记录一村历史,他们上省走市查资料,跑村入户访乡亲,实地勘查历史遗迹,发挥自身特长,不辞辛苦开展编纂工作。《泥沟村志》主编冯昆玉等一批年过八旬的“五老”,克服眼花耳背、行动不便等诸多困难,夜以继日,忘我工作,用自己的心血和热爱铸就了一部部村志。年龄最大的《申峪村志》主编、老教师何明泉84岁开始编写,今年已经89岁。

不少赞皇籍乡贤在得知村志编纂工作后给予大力关心支持,有的筹措资金,有的为村志作序,积极为编写工作贡献力量。

赞皇县将村志作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家乡、爱祖国教育的生动教材,依托“五老”宣讲进校园、进企业、进村(社区),并开展义务教书法活动;关注困境青少年学生,结合县慈善会、教育局等单位和组织通过多种途径争取资金,积极帮扶困境学生。通过村志编写梳理,赞皇县总结了任家洞大枣、孤山酸枣仁、三六沟板栗等产业的发展路径,为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如今,赞皇“五老”始终保持着老骥伏枥、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,让“银发力量”绽放出新时代的光彩。